
【Fig. 22】 Jan Jansz van de Velde III (1620- 1663 ?) ,Breakfast with Cards and Pipe, 1644. Oil on panel, 93ⅹ74 cm. Heinz Family Collection.
Van de Velde III,是荷蘭的靜物畫家。關於其一生的真實樣貌鮮為人知,因留存的資訊相當少。但根據部分文字記錄,仍可拼湊出藝術家的大致人生歷程。
Van de Veld III是版畫家Jan van de Velde II(1593 - 1641)[1] 的兒子,於荷蘭的哈倫市出生,而後於阿姆斯特丹發展其繪畫事業。藝術家確切的生卒年已經不可考,但根據現存的資料以及最後一件作品的年份,可知De Veld III應是1620年左右出生,並於1663年之後過世。
Van de Velde III的靜物畫,經常透過裝有紅酒或啤酒的玻璃杯、抽菸的工具,以及放在桌邊角落的幾張撲克牌等物件,簡單的構成整個畫面。De Velde III亦創作少量的風俗畫,透過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表現下層階級的生活情景。[2] 在其靜物作品中,具有單純的構圖形式,並展現藝術家對抽菸用具的青睞,尤其是白色的長菸斗(Gouda pipes),散落或是用盤子盛裝的煙灰等。[3]
在這件靜物畫中【Fig. 22】,可以看見De Velde III典型的靜物畫風格。畫面中呈現出了當時阿姆斯特丹諸多重要商品:高筒玻璃杯盛裝著啤酒;其前方的大玻璃杯裡裝有紅酒;旁邊則有一細口的陶器壺。在畫面左後方,可以看到一件高級的瓷器,其置於一銀製鹽罐上方;而在前景處,可以看到散落著麵包、牡蠣與栗子。而銀盤上的紙捲,是當時典型包裝胡椒的方式。在畫面的右前方,則由斷成三節的菸斗,與菸草所組成。藝術家透過光線的運用,呈現了玻璃、銀器與瓷器的不同材質及光澤。而看似凌亂的物件擺放,其實有著內在的秩序關係,像是從左下至右上的對角線構成。[4]
從上述元素,可看出當時阿姆斯特丹作為世界貿易中心,其所擁有的豐富物資。De Velde III的靜物畫,不只包含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成果,亦有來自西印度公司的商品。中國的瓷器,以及東南亞的香料在十七世紀的歐洲,是相當受歡迎的商品。而荷蘭商人亦把握此一商機,積極進入東方世界的交易網絡之中。而鹽、銀礦,以及菸草,則是來自美洲航線的貨品。[5] 除了De Velde III,當時許多畫家亦經常將這些珍貴、稀奇的舶來品,描繪於作品之中。於此之中,不但見證了荷蘭海上貿易的繁盛,也展現出當時商品市場的喜好傾向。(郭祖蓉)
[1] 參自Getty Museum Jan van de Velde : < http://www.getty.edu/art/collection/artists/17681/jan-van-de-velde-dutch-1593-1641/ > (2016/5/28瀏覽)。
[2] 參自Museo Thyssen-Bornemisza Van de Veld III: < http://www.museothyssen.org/en/thyssen/ficha_artista/585 > (2016/5/28瀏覽)。
[3] Julie Hochstrasser, Still life and trade in the Dutch golden age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c2007), pp.50-52.
[4] Julie Hochstrasser, Still life and trade in the Dutch golden age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c2007), p. 52.
[5] 整理自:張淑勤,《荷蘭史》(臺北市:三民書局,2012),頁113-126。以及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17世紀全球貿易》,黃中憲譯(臺北市:遠流, 2009),頁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