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恩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個嚴苛的指揮官,他駐紮在印尼雅加達的巴達維亞,從那邊監督著福爾摩沙這個殖民地。1629年,他指派Putmans作福爾摩沙新的管理者,同時命令他紀錄每天在這個殖民地的所見所聞。這本日記提供了後人對十七世紀台灣最基本的認識。顧恩過世後,他的雕像立在荷蘭荷恩的市中心廣場上。然而,他雖被荷蘭視為英雄,但在荷蘭殖民地區的亞非國家卻不受歡迎;在近現代,他更視為種族滅絕的典型人物。科恩在荷屬東印度總督任內以嚴峻高壓的統治以及專橫獨斷的行事作風著稱,對下屬嚴苛,對敵人更是絲毫不仁慈;但也因為他的戰略宏圖和旺盛的企圖心,才有之後荷蘭佔領台灣的38年。再另一幅荷蘭東印度行政長官顧恩之妻伊娃‧明特的肖像畫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十七世紀顯耀的荷蘭人所穿的精緻服飾,從不同國家來的各種材質,被用在讓人眩目的華麗衣裳上。不過在亞洲穿著這種多層厚重的衣服並不舒適,也不太衛生。結果來自中國的絲以及印度的棉布與印花棉布,就變成了在亞洲的歐洲人的最愛。多彩的布料也開始出口到歐洲,而且與當地的服飾風格相融合,這樣的情況至今在荷蘭仍然可見。(張芸慈)
1 石守謙主編,《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台灣、荷蘭與東亞》(台北:故宮博物院,2005),頁248-249。
【Fig.13】Jacob Waben(ca.1580-1640), Jan Pietersz. Coen, Governor-General of VOC in Asia, 1625. Oil on canvas, 131 x 98 cm. Westfries Museum (Netherlands - Hoorn)
【Fig.13-1】Jacob Waben(ca.1580-1640), Eva Ment, the wife of Governor-General J.P. Coen, 1625. Oil on canvas, 131 x 98 cm. Westfries Museum (Netherlands - Ho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