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g. 41】Jan Havicksz. Steen (1626-1679), The Merry Family, 1668. Oil on canvas, h 110.5 cm × w 141 cm. Rijksmuseum.
Jan Havicksz. Steen出生於1626年的萊登,是啤酒商之子。其一生從事繪畫事業三十年,並在海牙、哈倫、來登、烏特勒之,以及德雷夫地區生活過,他也從未離開北方尼德蘭。關於Steen的生平,現在多依據十八世紀的傳記,做為資料來源。
1646年11月,Steen成為萊登大學的學生,但他並未畢業,就轉作為畫家的學徒。根據紀錄,他的老師包含Nicolaus Knüpfer、Adriaen van Ostade,以及風景畫家Jan van Goyen。到了1648年,Steen取得大師頭銜,並協助建立萊登的聖路加公會(Guild of Saint Luke, Leiden)。1649年秋天於海牙,Steen與風景畫大師Jan van Goyen的女兒結婚,並在此待到1654年。
Steen早期的繪畫,明顯展現出其才華,藝術家傾心於市場中的人物、喝酒的人、算命者、在室內或小酒館的旅行者、農民的慶典,以及其他鮮明的庶民生活。經常將這些人物,至於光線明亮的風景中。Steen的藝術產量相當高,其一生創作將近八百幅的作品,特別是風俗畫,經常展現出歡快的氣氛、尋歡作樂的人們,以及失序的景象。而看似平凡的人物,其實都包含道德勸說的意義。藝術家會取材自古老諺語、詩文,以及戲劇等。也因此,在荷蘭歡快且不修邊幅的家庭,被稱為Jan Steen household。他也有繪製肖像畫,尤其自畫像的數量相當多,此外亦有歷史畫的創作。
除了繪畫事業,為了增加收入來源,Steen在德雷夫開始了酒商的事業,並在自己家裡開設小酒館。1676年Jan Steen過世後,被埋葬於萊登的聖彼得教堂(St Pieter's church, Leiden),享年52歲。[1]
在這件歡快的家庭風俗畫中【Fig. 41】,清楚展現了藝術家的創作特點。這一正在狂歡的家庭,製造出了非常多的噪音:父親邊舉高酒杯,邊敞開他的喉嚨,大聲高歌;母親與祖母在旁邊為其和聲;而他們的孩子,正在演奏樂器以及抽煙斗。壁爐上懸掛的紙條,寫著一則道德寓意故事:「當年長者高歌,年輕者必會呢喃」(As the old sing, so shall the young twitter)。其中的暗喻著父母的言行舉止,即是小孩模仿的榜樣。[2]
透過這件作品,除了看見藝術家的創作特色外,亦發現許多當時流行的生活用品。像是父親手中的酒杯形式,與Jan Jansz van de Velde III【Fig. 22】、Pieter Claesz【Fig. 24】的靜物畫中,玻璃杯的相似。此外,其白色桌巾下,所鋪墊的是經常出現於十七世紀家庭室內風俗畫中的東方織毯。這些花樣繁複的織毯,可能來自波斯、土耳其、印度與埃及,但其價格相當昂貴。因此,一般家庭應該無法擁有這麼奢華的家具。而學者提出,藝術家會透過反覆描繪同一件織毯於不同作品中,或是藉由模仿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增添自身畫面的豐富。[3] 不只風俗畫,在許多靜物畫中,亦可見到東方織毯的表現,如Willem Kalf【Fig. 28】與Jurriaen van Streek【Fig. 31】的靜物畫,便經常可見。藝術家於此之中,不但營造了奢華感,亦是展現其對複雜圖案的掌握能力,以及對遙遠國度的嚮往。
另外亦可從畫面中,發現菸草的存在。小孩手上拿的,同樣也是Gouda陶瓷菸斗。與David Teniers不同【Fig. 36】,在此作品中的菸草,並非單純作為庶民生活的展現,尚具有道德抨擊意涵。透過將抽菸,與失序生活景象連結,藝術家欲勸戒世人注意言行,並要維有持節制的生活。在Teniers的作品中,菸草是讓農民放鬆、社交的媒介;但在Steen的風俗畫中,抽菸則象徵了和平家庭秩序,與正確道德觀的破壞者。
此外,Jan Steen與此相似的作品有非常多,像是As the Old Sing, So Pipe the Young(1665-68, Allentown Art Museum, Pennsylvania)[4] 、As the Old Sing, So Pipe the Young(1663, Mauritshuis, The Hague)[5] ,以及The Dissolute Household(1663-5, Wellington Museum, Apsley House, London)[6] 等。(郭祖蓉)
[1] Jan Havicksz. Steen生平,整理自:John Walsh, Jan Steen : The drawing lesson (Malibu, Calif. : J. Paul Getty Museum, c1996.), pp. 9-12;Rijksmuseum:< https://www.rijksmuseum.nl/en/explore-the-collection/overview/jan-havicksz-steen >;The Getty Museum:< http://www.getty.edu/art/collection/artists/181/jan-steen-dutch-1626-1679/ >(2016/6/5瀏覽)。
[2] Rijksmuseum, The Merry Family:< https://www.rijksmuseum.nl/en/explore-the-collection/overview/jan-havicksz-steen/objects#/SK-C-229,0 >(2016/6/5瀏覽)。
[3] Mariët Westermann, Art & home : Dutch interiors in the age of Rembrandt, p. 95.
[4] 圖版參自:Mariët Westermann, Art & home : Dutch interiors in the age of Rembrandt, p. 60.
[5] 圖版參自:John Walsh, Jan Steen : The drawing lesson, p. 17.
[6] 圖版參自:Jeremy Aynsley edit, Imagined interiors : representing the domestic interior since the Renaissance, p.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