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g. 05】 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View of Delft, 1660–1661. Oil on canvas, 96.5 cm × 115.7 cm Mauritshuis, The Hague.
View of Delft 【Fig. 05】,Johannes Vermeer(1632-1675)在1660到1661年之間,完成的台夫特(Delft)風景畫。Vermeer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繪居家室內空間與裝飾,View of Delft這幅作品是現存Vermeer兩幅戶外風景畫之一,嘗試呈現大空間的表現,作品的尺幅相較Vermeer其他作品,這件作品算是尺幅較大的作品。
畫面中廣大的天空,以及全景式的建築物,前景中的人物與船隻在相對比之下就顯得小了許多。Vermeer描繪的景象是從鄰近的這座鎮的南區郊外往北邊眺望,視線穿越台夫特河港廓爾克(Kolk)所能見到的台夫特景象。[1] 從前景望過去的對岸,是奧德台夫特運河[1] 注入廓爾克港口的兩側,漁港口兩側的分別是斯希丹(Schiedam)、鹿特丹(Rotterdam)兩座城門。城門後面就是城區,陽光照耀之下,並排比鄰的建築物。有著新教尖塔高聳的尖塔,往左邊,斯希丹城門旁邊是體積較小有著錐狀塔的鸚鵡啤酒廠。[2]在酒廠旁的就叫尖塔,可以看到一排屋頂。這排屋頂橫跨奧德台夫特運河到整座城的西側護城河的整個區域。這一排屋頂的建築群是當年東印度公司的大樓(Oost-Indisch Huis)的倉庫。[3] 荷屬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台夫特的會所,是台夫特與亞洲之間的國際貿易的中樞,就在那些建築物裡面。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第一個大型的股份公司。當時在荷蘭有許多貿易公司為爭食繁榮的亞洲貿易大餅,接連紛紛成立,內部相互競爭,而無法一致對外,因此,荷蘭共和國為使貿易能一致對外,更有效率的運作,於是在1602年迫使這些公司合併成單一的商業組織,以六個地區性會所聯合會的形式成立。這六個會所分別是:出一半資金的阿姆斯特丹會所、在北荷蘭的荷恩(Hoom)會所、恩克華生(Enkhuizen)會所、南荷蘭的米得堡(Middleburg)會所、位在荷蘭中心地帶的鹿特丹會所,以及台夫特會所。[4] 荷蘭東印度公司握有貿易壟斷權,未加入該組織的公司不得在亞洲貿易。
不同會所管理各自的基金和運作,但遵循統一的指導策略與方針,具有厚實的基礎與力量,但又能保持靈活度,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立使得荷蘭在亞洲海上貿易權的爭霸中用有很大的優勢,成立才不到幾年,就成為十七世紀最強大的貿易公司。(劉睿涵)
[1] 參自: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維梅爾的帽子: 從一幅畫看17世紀全球貿易》,黃中憲譯(臺北市:遠流,2009),頁25。以及Mauritshuis < https://www.mauritshuis.nl/en/explore/the-collection/artworks/view-of-delft-92/ >(2016/05/25)。
[2] 台夫特用堤防擋住北海,開鑿有閘水道,排乾沿岸沼地。這段歷史過程保留於台夫特的字裡面,荷蘭與的delven,意為「挖鑿」。貫穿台夫特西城區的主運河,如今仍叫奧德台夫特(Oude Delft),意為「古有閘水道」。參自: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維梅爾的帽子: 從一幅畫看17世紀全球貿易》,頁16。
[3] 當時台夫特以製作啤酒聞名。
[4] 參自: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維梅爾的帽子: 從一幅畫看17世紀全球貿易》,頁29-30。
[5] 參自: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維梅爾的帽子: 從一幅畫看17世紀全球貿易》,頁-31。以及wiki: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荷兰东印度公司>(2016/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