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世・野

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

【Fig. 35】Jan Mijtens (1614-1670), Margaretha van Raephorst (d 1690). Wife of Cornelis Tromp, 1668. Oil on canvas, h 135 cm × w 105 cm. Rijksmuseum.

       Jan Mytens是以肖像著稱的海牙畫家,其多接洽上層階級的委託。客戶群為貴族成員,以及政府官員,而Mijtens主要為皇室家族Orange Nassau工作。藝術家經常描繪半身人物像,搭配田園式的風景。

        在這件Margaretha van Raephorst的肖像畫中【Fig. 35】,展現了畫家典型的創作方式。在Van Raephorst夫人的背後,是一牧歌式的風景。從作品名稱,可以知道畫中的人物,是Cornelis Tromp的妻子。Tromp是當時相當著名的海軍將領,其功績非凡。在當時,亦委託許多頂尖肖像畫家為其繪製肖像,並於其Trompenburgh莊園中展示。[1] 而這件Tromp妻子的肖像,亦由Mijtens為其作畫。除了軍官夫人,畫中有另一位人物,是正小心攙扶女主人的年輕黑僕人。將黑皮膚的僕人,描繪進作品中,在1650至1750年間,是非常常見的形式。而委託者也欲透過此種方式,呈現出自身不凡的地位與奢華的氛圍。[2] 

        在包含黑人奴隸的作品中,都可以明顯看出,白人作為權威與上位者的身分;而黑人則是勞力供應者。畫面中的委託者,呈現的是放鬆姿態,而黑人奴隸則是正在執行其工作。也因這樣的階級差異,黑人奴隸的名字,沒有任何的紀錄。在作品中,雖然有呈現出他們的姿態與面貌,卻缺乏與其身分相關的資訊。而這亦反映出,在西印度公司進行奴隸買賣的事業時,已將非洲人視為「商品」。其真實身分被忽視,並從事低階的勞力活動,非洲人被商船運往美洲開墾新大陸的同時,亦進入了荷蘭人的家中。除了作為勞動力的來源,亦成為上流階級炫耀自身財富,以及滿足對異文化的好奇心。[3]

    Mijtens利用兩個人物間,黑白膚色的對比,似乎也對比出在當時代,種族間的不平等。於現今或許無法接受如此的價值觀,然這樣的作品,確實記錄著荷蘭當時的商業繁榮,以及國際貿易的豐富成果。此外,亦提醒著,這樣繁榮盛世的背後,其時是由大量的非洲奴隸所開墾而來。他們不只是作為北美洲,或是荷蘭上流家庭中的勞力供應者,亦是支持十七世紀黃金時代發展的另一種力量。(郭祖蓉)

[1] Cornelis Tromp參自:Dorotheum:< https://www.dorotheum.com/en/auctions/current-auctions/kataloge/list-lots-detail/auktion/11686-old-master-paintings/lotID/153/lot/2029474-attributed-to-jan-mijtens.html>(2016/6/4瀏覽)。

[2] Julie Hochstrasser, Still life and trade in the Dutch golden age, pp.209-210.

[3] Julie Hochstrasser, Still life and trade in the Dutch golden age, pp.208-21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