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g. 32】Nicolaes Maes (1634-1693), Woman Plucking a Duck, 1655-56. Oil on canvas, 58ⅹ66 cm.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Nicolaes Maes可說是林布蘭的優秀學徒之一。Maes出生於多德雷赫特,並在1648年左右搬往阿姆斯特丹。在那兒,十五歲的Maes作為林布蘭的學徒,於其門下學習。而後,藝術家便經常往返阿姆斯特丹與其家鄉兩地。
Maes早期的風格,傾向老師林布蘭,當中有著大量的明暗對比,以及溫暖的色調;晚期Maes轉向肖像畫的創作,那也是他的老師的專長領域。其肖像畫與當時代的流行風尚相符合:柔和且有豐富的細節,並帶有更繽紛的色彩、更加光亮。也因此,Maes擁有相當響亮的名聲,並成為一名多產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Maes喜歡描繪像是老婦女休息、禱告或閱讀聖經等,婦女與兒童私密生活的主題。在他的風俗畫中,經常包含一些小插曲(vignettes),像是一隻在趁老婦人正在禱告,偷取其晚餐的貓咪。為了真實的呈現居家室內空間,畫家亦將其他房間納入畫面。[1]
在這件以婦女日常活動為主題的靜物畫中【Fig. 32】,昏暗的房間與窗戶照射進來的陽光,產生了強烈的明暗對比。藉著自然光,是一名婦女仔細的處理著手中的鴨子羽毛。畫面的後方,可以看見另一個房間的入口,這亦是Maes室內空間繪畫的特點之一。並非如盒子一般,只單純呈現三面牆,而是加入其他房間的樣貌,以塑造更貼近現實的環境。在婦女腳邊,有一隻貓正偷偷地接近地上的鴨子,這亦是藝術家喜歡添加於作品中的「小插曲」。
除了上述的特點外,另一引起注目的,是放置於地上的一件藍白相間瓷盤。因其色彩,以及正好置於可被光線照射到的位子,雖然放置於地上,卻不會被關者忽略。這是一件有彩繪圖案的義大利琺瑯瓷(majolica)。從其形制,可以看出是受到萬曆、康熙時代的中國青花瓷影響。[2] 當歐洲人首次見到來自中國的青花瓷時,對其高超的工藝技術,以及獨特的藍白色彩所吸引。但數量稀少,且價格昂貴的青花瓷,只有上流階級才有能力收藏。因此,許多地區的貴族,開始爭相投入青花瓷製作的試驗中,希望能擁有自己的陶瓷工廠,已展現自我身分、地位與品味。[3] 雖然到了1610年代,透過東印度公司的進口,使青花瓷的供給量趨於穩定,但其價格仍相當昂貴。於此之中,歐洲仿製的瓷器,成為不得收藏高價品者的替代選項。十七世紀開始如威尼斯、維也納與台夫特等地,相繼出現瓷器工廠。而台夫特在多次嘗試,並從日本傳統圖案中吸取靈感,並從中國景德鎮購買顏料,創造出模仿中國青花瓷的「台夫特藍白瓷」(Delft Blur)。但其工藝技術,仍無法達到中國的水準,而是透過歐洲傳統的義大利釉陶,加以改良。除了模仿,歐洲亦有自己的創新,像是描繪歐洲的景色,而非東方元素的圖案樣式【Fig. 32-1】。另一項創新,是藍白瓷磚的發明【Fig. 33-1】【Fig. 33-2】,荷蘭人經常將有圖案的磁磚或瓷器,裝飾於牆面或壁爐之上,藝術家亦喜歡將這類的裝飾,描繪進畫面之中【Fig. 33】。[4]
除了歐洲,日本也進行青花瓷的貿易。透過一筆1659年的資料,因中國的瓷器供應短缺,促使日本取得了與歐洲貿易的機會。日本於九州的有田町(ありた,Arita),作為陶器的生產地。這不只滿足了歐洲的交易市場,也供應了日本自身的需求。其中亦有客製化的產品,如這件瓷盤上,則印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標【Fig. 32-2】。[5] (郭祖蓉)
【Fig. 32-1】Dish with Landscape, northern Netherlands, 1620-40. Blue-and- white majolica, tin glazed, 35.5 cm. Edwin van Drecht Collection, Amsterdam.
【Fig. 32-2】Japanese porcelain, late seventeenth century. 39.4 cm. Tropenmuseum, Amsterdam.
[1] Nicolaes Maes生平,參自:Rijksmuseum, Nicolaes Maes:<https://www.rijksmuseum.nl/en/explore-the-collection/overview/nicolaes-maes>; Essential Vermeer, Nicolaes Maes:<http://www.essentialvermeer.com/dutch-painters/masters/maesbase.html#.V1Juvfl97IV>;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Nicolaes Maes:<https://www.nationalgallery.org.uk/artists/nicolaes-maes>(2016/6/4瀏覽)。
[2] Mariët Westermann, Art & home : Dutch interiors in the age of Rembrandt ([Denver, Colo.] : Denver Art Museum ; [Newark, N.J.] : Newark Museum ; Zwolle, Netherlands : Waanders Publishers, 2001.), pp.21-22.
[3] 張淑勤,《荷蘭史》,頁120-121。
[4] 整理自:張淑勤,《荷蘭史》,頁120-121;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17世紀全球貿易》,黃中憲譯,頁101-104。
[5] Julie Hochstrasser, Still life and trade in the Dutch golden age, pp. 139-140.